•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历史回望

北京:红色地标老建筑成为古今对话新读本

时间:2022/12/9 17:55:28  
内容摘要:北京市崇文门旁的东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长的胡同,早在元朝时,它便是运送粮食的要道——“江米巷”。紫金宾馆坐落在东交民巷旁,古典与优美是很多人看到它时的第一印象,其所在的这片区域保留着北京仅存的20世纪初西洋风格建筑群。这一座座充满历史感的建筑,记载了中国近代的沧桑变迁,作为诸多重大事...

北京市崇文门旁的东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长的胡同,早在元朝时,它便是运送粮食的要道——“江米巷”。紫金宾馆坐落在东交民巷旁,古典与优美是很多人看到它时的第一印象,其所在的这片区域保留着北京仅存的20世纪初西洋风格建筑群。这一座座充满历史感的建筑,记载了中国近代的沧桑变迁,作为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见证了不可遗忘的历史,记载了传承精神的故事。

一块伫立的道路牌,上面写着几个显眼的字“李大钊被捕地遗址”,它位于东交民巷的29、31号,先辈的名字不仅记载在了铭牌上,更铭记于人民的心里。这些承载着先辈足迹的地址,在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里,期待着向青少年诉说那些铸造历史的奋斗者们的精神。

穿越时空的对话,演绎觉醒年代的续集

“探长,探长!我找到了一块禹迹图的碎片!”在紫金花园的一角,小侦探们兴奋地欢呼起来。方壶齐物社开发的“禹迹九州,紫金风华”(以下简称“紫金风华”)中华文化研学项目,将这片百年历史建筑和充满沉浸感的文化故事融合在了一起,用一场沉浸在小侦探角色里的中华文化研学活动,让这片承载着故事的街区和少年们展开了对话。

寻找禹迹图是这次侦探活动的主线,禹迹图作为文物活化内容的载体,吸引着少年们去主动探索中国从大禹治水时期流传下来的精神内核。禹迹图记载着先王大禹走遍九州治水,保民护国的足迹,是传说中大禹治水分九州后最早的地图。在紫金风华里,它是方壶齐物社结合历史原型开发的关键道具,禹迹也是中国最早的名字。少年们在破解100多年前禹迹图破碎失踪原因的过程中会发现原来千百年来一直有人保护着这件中国至宝,这就是百余年前李大钊和无数英雄们所做的事。古有夏朝的先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三国时期的诸葛武侯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宋代岳飞将军作词云“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些先贤的志向和精神在大钊先生的时代仍然延续。

据介绍,挖掘这种古今如一的中国精神是紫金风华创意的核心。由此,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融合贯通。对于肩负祖国未来的少年来说,红色历史是根植于他们心中铸魂固本的一粒种子,革命先烈和英雄的伟大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理想信念,英雄的人格品质是民族的精神源泉,也是少年们心灵中凝聚正能量的学习榜样。

“一定要继续守护好禹迹图!”在这场沉浸式文化研学活动的结尾,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与期待。这场特殊的体验使参与者仿佛亲身演绎了一场“觉醒年代”的续集,在充满沉浸感的剧幕里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提供帮助,最终集齐了禹迹图的碎片。一场优秀的文化教育活动不仅需要优秀的精神内核,更需要创造出一个生动沉浸的环境让孩子们真实体验先辈所面临的情境,真正感受到他们所秉承的精神思想。

体验形式的丰富性来自于时代的助力。互动戏剧、AR文物活化、密室探险等新颖的方式充分尊重了青少年的主体性,让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趣味和挑战,引发了主动性和获得感。由此,以文物活化来沁润心田的效果也水到渠成。

蒙以养正,守正创新

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蒙以养正”一词出自周易,“正”,代表一种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它指向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正直的进取精神。“养正”,就是养正道、养正气。礼记学记篇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在经典中体会和传承往圣先贤的志义,以先辈之精神强壮我辈之精神,从中汲取正气,并践行正道,青少年才能在人生的不断成长中拥有信念、责任和担当。

蒙以养正,守正创新,寓教于乐,人文化成。青少年的认知是通过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不断塑造和完善的,活动策划者介绍,紫金风华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融合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以此“守正”;通过富含趣味的沉浸式实景解谜的方式表达,使孩子主动探索获得其中的道理,以此“创新”。当这些活泼生动的故事烙在孩童心中时,正直、善良的品行便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表露了。

中华大地上流淌着一条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记录着历史文化痕迹的文物和建筑是当代青少年汲取文化精神的宝库,用优秀的演绎吸引孩子们主动地探索精神内核,让新时代青少年沉浸于此,观物承志,文化复兴可望。文化之复兴,兴在中国青少年的精神自信、文化自信;一场百年建筑与青少年的对话,链接起千百年来在同一个血脉、文明、志义的传承下,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开拓,像这样的对话,多多益善。


相关评论
埃中新闻网版权所有